浪莎:如何一步步成为“中国袜业大王”

www.langsha.com 2008-08-03 来源: 作者:

浪莎用短短10年的功夫创造了业内的十个第一,夺得中国驰名商标、中国名牌产品以及国家免检产品的称号,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袜王2006年,公司斥资两亿元,高调进军中国内衣市场,计划用3年时间再造一个中国内衣大王

这是怎样的一家企业?领军人物是谁?梦幻般的10年创造如此多的骄人业绩,奥秘在哪里?

浪莎的起步

20多年前,挑着敲糖担子,沿街叫卖是义乌人最主要的职业。1980年,翁荣弟兄弟仨也投入到这古老而传统的贩卖行业,和许多义乌老乡一样开始走南闯北,为的是改变原先贫苦的生活面貌。在义乌与新疆间来回的路上,留下了三兄弟默默辛劳的痕迹。义乌人所特有的吃苦耐劳精神,充分体现在翁氏三兄弟身上。

当然,其间也经历了血与泪的考验。1986年,在新疆,他们得知人工饰品十分畅销,就赶回义乌,向亲戚借了几万元,备足了货。时至年末,西进列车拥挤异常,翁荣弟和大哥在火车上站了整整四天四夜。当列车驶进乌鲁木齐车站时,他们的双腿已经肿得迈不开步。然而,等他们兴冲冲地把货拉到市场,才发现市面上早已充斥了各种人工饰物,价格跌了一大截。兄弟仨挥泪贱卖了所有货物,总计亏了1万多元。90年代初,他们取得了一个广东品牌袜子的总代理权,开始了原始积累过程,用了5年时间建立了自己的全国性批发网络。

这样前前后后做了近10年袜子生意,有一天他们发现,在国内,西装、女装、衬衫、裤子、领带等都有了名牌,就袜子没有名牌,而袜子又是一种易耗品,市场需求量很大,于是打定主意开一家袜厂。就这样,199510月,翁荣弟三兄弟在义乌经济开发区创办了义乌浪莎针织有限公司。

翁荣弟说:我们之所以投资了袜子这个产业,就是要做中国最好的袜子。

一开始,他们就从意大利引进了1000多台当时世界上最好的机器。做市场领导者的定位让浪莎高开高走,很快就把所有对手抛在身后。依托义乌小商品市场把产品销出去,浪莎”70%的产品放在义乌市场销售。在当地生产,在当地销售,浪莎占尽了地利。市场高度集中,市场对企业的拉动,使浪莎积累的速度特别快。

加上多年的市场经验和对市场需求的了解,以及当地政府的政策支持,翁荣弟说:我们的企业在义乌经济开发区,一年内,开发区只收卫生费,其他什么也不收。政府领导轻易不上门,一上门就是来帮我们解决问题。企业去参加广交会,展出费政府给我们补贴一半;我们去人才市场招聘人才,摊位费政府也出一半。这样就使浪莎迅速壮大。也就是在这个时候,翁荣弟已经在规划袜业帝国的蓝图。

品质就是生命

翁荣弟说:“‘浪莎入市时,国内袜业市场正经历一个断层期,市场上充斥着牌杂质次的低档袜,而高档袜市场则被日本及香港、台湾地区的袜子占领。但我们发现这里蕴藏着巨大的商机。打开这个商机的钥匙,就是品牌

创办企业伊始,翁荣弟就做出了一个具有战略眼光的决策:要办就办最大的企业,要做就做最好的袜子,创立自己的知名品牌。于是,他们请来名设计师设计了浪莎商标,又全面导入CI形象策划,第一个成立袜子模特表演队;首期全部采用进口设备,到目前仅是设备投入就花了1.2亿元。他们还从全国各地聘请了百余名设计、管理、营销方面的高级人才。

浪莎坚持品牌、名称、产品三位一体的形象宣传战略。尤其是1996年,在一片反对声中,浪莎坚持花了大价钱,在中央电视台打了袜业企业的第一个广告。很多业内人士不理解,小小的袜子有必要这么折腾吗?我就是要让消费者一想到袜子,便想到浪莎翁荣弟这么说。时间证明了一切,之后,浪莎品牌的知名度迅速提高。很快,浪莎,不只是吸引就被全国的消费者熟悉了,成功地建立了浪莎品牌。因此,浪莎避免了低价竞争的恶性循环。

1997年,企业斥资300万元从意大利迅速引进了袜机,这几乎是企业所有的流动资金。面对竞争激烈的袜业市场,浪莎却反其道寻求扩张。如果失败,风险足以致命。但是,这次冒险成功了。仅仅用了3年时间,浪莎就提前完成了他的第一个五年计划,翁荣弟实话实说:没想到!品牌影响力逐渐提升让我们尝到了更大甜头,2004年宏观调控时,用浪莎这个品牌作为无形资产拿到了银行贷款。10年来,浪莎从来没有打过价格战。因此,那些当年和浪莎竞争的企业最终退出了市场,浪莎却还存在,并且越做越大。

目前,浪莎是第一个在中国组建袜业专卖网络体系的企业,拥有1000多家专卖店、50000多家商场终端销售点,从每一个毛细管为浪莎输送销售额。这种排他性的方式保证了浪莎销售网络的稳固。而在技术上,浪莎一直引领潮流,这依靠其强大的品牌研发能力。尽管袜业是一个技术含量较低的行业,创新依然反复被翁荣弟强调:没有研发能力就没有创新能力!如今,每天有80万双袜子从这里走向市场,平均每周推出一款新产品。健康我选择,时尚我做主,企业正在用心和新打造一个富有全新形象、全新理念的品牌—“蓝色枫叶

放眼未来,浪莎任重道远

浪莎办公区隔壁就是浪莎博览馆,很多游客在此流连忘返。因为在这里,小小的袜子分明就是一部历史:从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到五十年代、七十年代的织袜机;从古代袜子到如今纳米、环保高新技术袜子等等。

翁荣弟说,义乌袜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,已经形成以浪莎梦娜等品牌为代表的袜业名牌群体,品牌效应已经显现。义乌袜业开始摆脱价格恶性竞争的泥潭。

但翁荣弟的忧患意识丝毫没有放松,近年,广东袜业开始复苏,其倚仗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与国际潮流接轨的新形态。对此,翁荣弟并没有回避义乌袜业的不足之处。

首先,义乌袜业面临资源瓶颈。义乌土地资源紧缺,导致一些企业外迁,近年来不少企业纷纷到原材料采购地办企业。电力、油料也相当紧缺,致使企业开工不足。人才短缺现象严重,不仅缺少高级研发人才,而且连熟练工人也开始出现短缺。资源的短缺导致企业商务成本的大幅上升,义乌袜业的价格优势已经基本丧失。

第二,国内外同行的竞争压力日渐显现。近的如诸暨大唐正在迅速崛起,远的如韩国、台湾的厂商纷纷到义乌或者国内其他地方办厂,与义乌袜业展开正面竞争。

第三,义乌袜业的产品同质化严重,导致恶性的价格竞争。即使是浪莎这样的知名品牌也不免被价格竞争拖累,导致利润的逐步走低。当然,问题的存在表明义乌袜业还有提升的空间,义乌袜业依托市场优势、品牌优势和雄厚的产业基础应该可以续写辉煌。

创业难守业更难,翁荣弟心里很清楚。如何留住人才?如何引入现代管理制度?如何进行创新?如何利用既有的品牌效应使产品多元化,进而探索集团化经营之路?如何走向世界?一连串的问题摆在翁荣弟面前。

翁荣弟坚信21世纪人才最贵,也最重要。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命脉,为此,他不惜重金请人才,目前公司年薪10万以上的早已超过了10名。翁荣弟不仅靠丰厚的薪水留人才,还靠丰富的企业文化留人才。浪莎”95%的员工来自全国16个省市十几个民族,企业精神的浸濡让他们把浪莎当作一个事业一个家。为了更好地与国际接轨,浪莎还在同行业第一个引进国际人才,从美国、日本、意大利等国家聘请了多名专家。

企业做大后,如何向现代化企业运作转型,这是浪莎要解决的问题。为此,他们提出了一二三四五六七的管理理念。其中一个目标就是争创世界名牌;两个战略是稳扎中国、拓展国际;此外三不标准四项原则五条理念六个化“7S”等都成为浪莎引入现代管理思想的最佳尝试。同时,为了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,浪莎和美国杜邦、法国罗纳等国际顶尖原料商一起合作,共同开发国际品牌。

2006年浪莎董事会提出在未来的3-5年时间实现销售100亿元的目标,这是摆在公司全体员工面前的重大课题。

古人云:不谋全局不足以谋一城,不谋长远不足以谋一时。拥有超常大局观的翁荣弟说:我最渴望的是,浪莎有一天能屹立于世界袜业之巅,扛起中国民族工业的大旗。

招商加盟